田间地头与诗歌相会 ――中心小海花文学社社员赴胶州乡村采风活动侧记 2014年11月2日,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。 青岛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小海花文学社25名社员前往 胶州市胶北街道办事处后屯村,与刚刚获得“2014年度华文青年诗人奖” 的农民诗人陈亮进行文学交流活动。青岛市作协主席郑建华、 副主席曹安娜及柳士同、邵竹君等作家、诗人一同前往。 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,同学们一上车便饶有兴趣地上了 一堂别开生面的车厢文学课。诗人邵竹君老师带领大家朗诵并 赏析了陈亮的获奖诗歌。阳光、农田、麦垛、老鼠……还未到达目的地, 同学们的心早已飞向了那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田间地头。 两个多小时后,大客车顺利抵达胶州市胶北镇街道办事处。 老实憨厚、满脸笑容的陈亮出现在同学们的视野中。 镇党委的领导们热情接待了大家。期待已久的与诗人陈亮面对面活动开始了。 陈亮刚介绍完自己的创作历程和难忘的童年趣事, 同学们便七嘴八舌地提出了各种问题:“陈老师,你写的《温暖》 这首诗里‘你也是温暖的,那一年我在家养伤……’这个‘你’是谁呀?” “《树上的孩子》我觉得写的是农村的留守儿童,而且这个留守儿童很孤独……” 同学们从孩童的视角,解读陈亮的诗歌。犀利的提问和认真的思考, 令陈亮大为震惊,连连赞叹现在的孩子比自己小时候那会儿厉害多了, 随行的作家们也对孩子们热烈的讨论和精彩的见解予以肯定,并做了简要点评。 下午,同学们来到陈亮的家里参观。不算宽敞的农家小院, 简陋的房间里从桌上一直码到屋顶的厚厚一大摞子书籍…… 都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。“原来诗人的家中这么简朴呀!” 同学们一边参观,一边小声议论着。随后, 大家又来到后屯村的梨园麦地,帮助果农们摘梨。 在金秋的田间地头,同学们充分感悟到陈亮诗歌中 所展现的现代农村的原生态以及诗人内心独特的伤痛和悲悯情怀, 领略诗歌与文学的魅力。 短暂的采风活动就要结束了,临别时,陈亮鼓励同学们坚持自己的文学梦想, 坚持写作锻炼。满载着沉甸甸的收获和感悟,同学们踏上了回家的路程。 我们期待并坚信,只要大家怀揣梦想,勤于笔耕,在不久的将来, 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小“陈亮”崭露头角,闪耀文坛。 

|